每个孩子—对颜色感觉是不一样,老师不能用现成绘画色彩知识强行对孩子灌输。我觉得老师责任是: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孩子对色彩敏感度,给予孩子多角度、全方位的启发和提示。
1: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环境资源
在布置孩子活动室时,除了确保孩子有足够活动空间,合乎安全原则,应注意室内墙壁装饰和布置。可以创设“我的画”展示区域。
摆放一张充满春意绿色绘画桌,上面摆放两块黄、绿画板,桌上摆放着红、黄、蓝等各色颜料,桌子上方夹着各种色彩丰富图片或画家作品(印刷品)或大孩子美术作品,此目的为了让孩子自然融入绘画色彩活动中,用各种色彩丰富自己作品。在户外散步或观赏活动时,引导孩子观察此时此刻周围环境色彩及变化。
2:提供多样化工具,引发对色彩兴趣
幼儿对新鲜事物本身有强烈好奇心,多样化工具和各种色泽鲜明材料能刺激幼儿操作欲望,促使进行美术色彩活动。相反,如果活动总是单调重复;如绘画的活动中总是一支铅笔、一张白纸,就难以诱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,更何谈色彩丰富。
当然,并不意味着许多种的工具、材料堆砌在一起,在一次活动中全部使用,这易使幼儿眼花缭乱,无法选择。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要注意提供有助于主题表达工具和材料,提高孩子活动成功率,增加活动兴趣。
3:注意绘画游戏性,使过程轻松、愉快
游戏是孩子基本活动,任何活动游戏形式都容易调动孩子积极情绪,引起他们兴趣。因此,美术教育中更应注意教学方法的游戏性。角色扮演、猜谜语、讲故事、唱歌形式均可用于美术色彩活动。认识颜色,可以通过故事《蜡笔舞会》让幼儿明白蜡笔有十二种基本颜色,通过唱歌《丁丁是个小画家》让幼儿注意画画不可粗心,任用颜色时,结合了印章游戏,吹泡泡游戏、蘸颜色滚弹子游戏。
站在儿童角度上,用平等目光去理解认识儿童画中色彩不同,能在五彩缤纷的画作中,发现孩子智慧和心底的闪光点。
声明:该作品系网友上传发布。找课堂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如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联系删除,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