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们最早吃过的麻辣烫是什么时候?-点进来就是满满的回忆
提到“麻辣烫”,相信大家都是不会陌生的。吃火锅所需要的食材在麻辣烫中亦全有,没有豪华的装修、没有名贵的菜品、没有笑得像花一样的餐厅服务生、甚至连一块像样的招牌都没有,这种被称为火锅简装版的街头小吃,几乎遍及每个城市的街头巷尾。
和很多人一样,我也是这种美食的拥护者,从次尝试到现在,我的“烫龄”已经将近十三年了。
北京麻辣烫地道口味
我记得自己次吃麻辣烫应该是在2005年。
那时我次走进了一家名为“风情麻辣烫”的小店。那家店位于青山脚下一间房村,是我要去学校的必经之路。那天我在零公里下了班车,背着大大的包,步行沿着那条被称为公路的小道,慢慢往学校的方向溜达去。
当时我并不知道麻辣烫是什么东西,只是看到了“风情”——好羞涩的回忆,我本来以为是一种叫“风情”的麻辣之类的食物啊!那个’烫‘字是说明这种食物很热的意思。不管怎么说,我就是走进了这家店面。坐到门口的位置,等候着老板过来点餐。为什么等“老板”而不是“服务员”呢?这个其实很简单啦,因为我上学的时候,学校附近有服务员的饭店几乎是没有的,几乎都是夫妻或者朋友档的店。所以自然是只有老板或者老板娘啦。
可是,我坐下来足足有三分钟,都没有人上前理会我。我左右看了看,看到半面墙整个是架子,架上上面放着各种盆子。盆子里放着各种菜、火腿肉、蘑菇、面、粉条之类的食物——一律都是生的。
“小同学,我们这里吃饭是自己选的。”店主坐在那个架子旁边的,面前有一堆叠放在一起的小筐(很浅,像拿塑料细管编的那种)。她大概是看到我一直呆坐着,终于站起来,拿起来一个筐,示意我:“拿这个选好,再过来结账。”我怯怯的过去拿了一个筐,然后站在架子前面,学着旁边同学,拿了几样吃的放在筐里。每个盆里都是放着不同的食物,每样食物的量都很少,拿普通那种黄皮筋扎着。
那些年我们吃过的麻辣烫
次吃麻辣烫,不知道选什么吃,甚至于自己都不知道怎么选,我记得我拿了一根火腿和一小袋方便面,好像里面还有蘑菇还是粉丝忘记了。记得那顿一共是花了五块多钱。我交了钱,继续坐到位置上等。一直等到端到自己面前,我才才明白原来这种就是麻辣烫呀!确实很烫,而且辣——在此之前,我是从来都不吃辣的食物。
自此那次之后,我自己就像发现新大陆一般,把这家麻辣烫的店回宿舍做了“汇报”。舍友也有去吃过的,也说很不错。于是,去吃风情麻辣烫,一度成为我们上学那几年的“集体活动”项目中主要的一项之一。
“品味升级”——白水煮另加调料
吃了将近两年的风情麻辣烫,期间一直都没有吃过别家的。在我看来,就固执地认为麻辣烫便是那种固定的味道和口感,直到遇到名叫“北京品味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”的麻辣烫。
2007年底的时候,我以实习生的名义搬出了学校。也正是在这个时期,我本着就近选择的原则,光顾了一家名为“北京品味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”的麻辣烫店。那时候,我已经是铁杆烫友。自然,规则是懂的。进门,便拿筐——豆丁家的筐不是那种软塔塔塑料条的编织物,而是用一体成型的塑料筐,长方型的——基本现在大多数麻辣烫店都是用这样的。从这点来讲,我就觉得很多了!
架子上面的选项要比风情麻辣烫多了三倍的选择!三倍啊——是整整两个架子啊。粉条、粉丝、米线都是分开的呀!粉条不只是有窄和宽选择,还有干湿选择!还有海带片和酸菜,都泡在清清亮亮的凉水中!
到如今,在我看来麻辣烫不仅仅是麻辣烫,它就好像成了我们的一种纪念方式,一个温暖的回忆。麻辣烫,暖暖的,很贴心!
说道这里 小编还是希望大家还是要好好吃饭,偶尔嘴馋可以来一碗麻辣烫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声明:该作品系网友上传发布。找课堂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如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联系删除,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。